01成渝领跑新一线 蓝天收获数高位增长
连续五年稳居中国新一线城市**的成都,2016年GDP达到1.21万亿元,2019年GDP达到1.70万亿元,地区生产总值几年间呈现高位增长,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。
在生态环境上,成都也不甘落后。为了收获更多的“蓝天白云”,成都相继出台了“大气十条”(2014-2017年)、《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(2018-2027年)》《成都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(2018-2020年)》等文件,利用科学手段不断促进“四大经济结构”的转型。2016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4天,2017年235天,2018年251天,2019年287天。
近年来,成都市深入实施“治水十条”和水污染防治“626”工程,突出“三源齐控、三水共治”,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在全市地表水断面中,劣Ⅴ类水质断面从2016年的17.0%降至2018年的4.7%。
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,人们走向宽窄巷子、走向春熙路、走向锦里,吃着担担面、尝着钵钵鸡、品着麻辣兔头,收获满满新一线的幸福感。
再来看连续五年在新一线城市排名不断攀升的重庆:2016年GDP达1.75万亿元,2019年GDP达2.36万亿元,经济总量的排名位于全国第五,紧紧直逼一线城市。
2016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1天,2019年316天,号称“山城”的重庆要取得这个成绩可真不容易。看来重庆去年细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项目措施2000余项、淘汰整治柴油车2.5万余辆,效果还是挺明显的。
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”要知道,和万里长江紧紧相依的重庆,水质好不好一直是人们所牵挂的。根据重庆市发布的数据显示,近年来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**,15个监测断面中Ⅰ-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连续4年为100%,这和重庆率先在全国试点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,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还有,近年来重庆市先试先行,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综合示范区建设,全面完成了40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。可喜可贺的是,2019年,66个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%。
今年成都和重庆还有一件大事,就是被写入2020年**工作报告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。当然,两地在经济发展密切互动的同时,不忘对生态环境工作高调牵手,时不时地开展“云签协议”,隔三差五就“协同治污”!
02 合肥佛山晋升新一线 水污染指标好转
在今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,合肥和佛山突出重围,进入新一线城市的队伍。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分析,合肥凭借着创新氛围,佛山凭借着人才吸引力,为城市注入了商机和活力。那么,这两座城市的经济和生态表现又是什么样的呢?能否为它们成为新一线“黑马”提供参考价值呢?
2016年,合肥在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位列第21位,跻身新一线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。那一年,合肥GDP为0.62万亿元,位居全国城市GDP排名的第28位。2019年,合肥在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与2016年基本持平,GDP达到了0.94万亿元,在全国城市的排名也爬升了7位。 来源:新一线城市研究所
近年来,合肥强化环保执法督查,加强区域联防联控,在秋冬季节,狠抓散煤、柴油货车、工业炉窑等专项治理,还有围绕环巢湖地区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,全面施力消灭城区黑臭水体。
2019年,合肥成为全省**一个PM2.5、PM10连续六年双下降的城市,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全国重点区域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环境空气质量中,合肥PM2.5平均浓度降幅位居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榜眼。也是在2019年,巢湖全湖水质由Ⅴ类好转为Ⅳ类;“十三五”以来,巢湖水质主要污染氨氮、总磷、总氮浓度分别较2016年下降37.0%、14.3%和28.5%。
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佛山,2016年GDP达0.86万亿元,位居全国GDP排名第15位;2019年,佛山的GDP首破万亿大关,成为了广东省继广州、深圳之后第3座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。而碧桂园、美的等各行业龙头企业的聚集,吸引了更多年轻人、培植了更多本土公司,为佛山成为新一线增添了一把旺火。 来源:新一线城市研究所
2016年,佛山推行“一河一策”90条重点河涌综合整治,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,桂畔海和高明河达到Ⅲ类水质,佛山水道达到Ⅴ类水质,但遗憾的是,西南涌、大棉涌、大良河、水口水道仍为劣Ⅴ类水质。
2019年,佛山市加快补齐突出短板,全域治理生活污染源,严抓工业源、农业源的污水整治工作,不仅新增了11万吨/日的污染处理能力,高明河年度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,佛山水道达到Ⅳ类标准,西南涌、水口水道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。
03 排名持平的新一线 环境质量稳中有升
在新出炉的新一线城市榜单中,也有许多熟悉的面孔。与往年对比,他们的排名基本处于持平的状态,那么他们在环境质量上又有什么表现呢?
本次依旧位居新一线城市排名第四位的武汉,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37天,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近70%,武汉东湖的水质近50%的水域到II类水质,创下了40年以来的**高水平记录,南湖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。
而西安,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,2019年收获了225个蓝天,成功退出了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的后20位,一改2016年西安市空气质量位列全国74个城市排名倒数后10位的局面(详细解读:习**总**重访西安,这五年西安空气质量有何变化?)。今年2月份,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水环境质量成绩单中,全市监测的70条河流153个国控、省控断面中,Ⅰ~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上升18.0个百分点,Ⅳ~Ⅴ类同比下降8.6个百分点,劣Ⅴ类同比下降9.4个百分点。
还有新一线城市排名近年来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的南京、郑州、长沙、东莞,蓝天白云的收获数量也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,区域水环境的改善幅度也在全面提升,成为越来越多人安身立命的**项。